緬懷革命先烈 重履先烈足跡——第九建筑公司赴井岡山學習
作者:
來守衛
來源:
第九建筑公司
發布時間:
2012-08-01
訪問量:
7月20日,九公司組織黨員和員工赴中國工農革命圣地井岡山,緬懷革命先烈,重履先烈足跡,去感受了那讓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的波瀾壯闊的時代圣地。
我們首先參觀了茨坪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進入陵園,我們一行沿著長長的階梯,走進革命紀念堂。大門上方是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這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
進了大門就是瞻仰大廳,漢白玉的墻面上是毛主席親題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燙金大字,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游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 我們整齊地站在毛主席的題詞前面,懷著對先烈的無限緬懷,向先烈們深深地鞠躬,表達了我們深深的敬意。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掛像,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干部。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甚至有的烈士無法征集到照片,在這里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但是他們為了理想流血犧牲的精神永遠烙印在所有中國人的心里。
當我們走進吊唁大廳,四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把我們深深的震撼了。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共有15744位。正是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英勇奮斗,為革命保存了火種,使革命發展壯大,最終建立了新中國。
帶著震顫的心,我們走出紀念堂,走進碑林。悠長的小道,典雅的小亭,無數的碑刻立在道旁,有先烈的手書,有后人的緬懷,無一不向人們展示著革命者的崇高和偉大,我們的步伐不知不覺輕下來,周圍喧嘩的聲音不知不覺低下來。細細地研讀著碑文,心情不知不覺沉下來,可是思想卻在騰飛,飛到那20世紀30年代的這片紅土上去吶喊,去拼殺,去見證……
慢慢地,碑林走過,我們還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前面已經到了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粗呗柸朐频募o念碑,我們的心情無法平靜。它像是一座山,象征著革命圣地井岡山;又像是一團炙熱的火焰,象征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像是聳立的鋼槍,象征著槍桿子里出政權的真理。
隨后,我們參觀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博物館內珍藏各種文物6324件,文獻資料5000余份,歷史圖片4000多幅。還有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朱德、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視察井岡山的照片和題詞。珍藏著毛澤東、朱德和其他老紅軍戰士重上井岡山的電視記錄片,以及一批全國社會各界著名人士的書畫墨寶真跡。特別是看到博物館里陳列的革命時期先烈們的武器,我們不禁陣陣心酸,一塊簡陋的鐵片,綁上一塊木柄,就成了一把戰斗的匕首,一塊竹片,簡單地削過之后,就成了殺敵的飛鏢。先烈們就是憑著這樣簡陋的武器,抵擋住了敵人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保住了革命的火種。直到此時,我們才真切都感受到革命的艱苦,先烈的偉大。
下午,我們去了黃洋界。黃洋界——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四周崇山峻嶺,萬峰競險,南部山岡星羅棋布,古稱“萬籮倒米”;北部峭壁深淵,長滿松竹杜鵑,氣候四季變幻多端,云霧彌漫,故又稱“汪洋界”。毛澤東同志曾賦詩曰:“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當年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我們進入黃洋界游客服務中心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油畫,這幅《黃洋界保衛戰》油畫高12米,寬8米,是亞洲最大的單體油畫。它真實地再現了當年井岡山保衛戰的激烈戰況??粗筋^上革命先烈拿著簡陋的武器,以偉大的共產主義大無畏的精神頑強地狙擊敵人的進攻,山下那密密麻麻的敵人,讓人不禁聯想到當時戰況的慘烈。對革命先烈的犧牲精神油然起敬,是他們的英勇戰斗保住了共產黨寶貴的革命根據地,保住了革命的火種,以燎原之勢,燃遍了全中國,奪取了紅色政權,解放了全中國。
離開服務中心,我們沿著盤山小道,來到了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高大的碑上是毛主席親題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象征著革命的火種會像星星之火一樣,不斷發展,不斷壯大,最終戰勝敵人,照亮全中國。碑的旁邊是橫碑,正面是黃洋界保衛戰勝利之后毛主席作的詞“西江月• 井岡山”,背面是朱德親題的“黃洋界”,兩塊紀念碑聳立在高高的山尖上,昭示著革命烈士的偉大功績萬載長存,永受國人瞻仰。
離開紀念碑,我們參觀了當年黃洋界保衛戰時工事的遺址,大量的工事,現在只剩下一個淺淺的散兵坑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當年先烈們正是憑借這些簡陋的工事和簡陋的武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了數十倍敵人的進攻。
最后,我們參觀了大井革命舊址群。走進大門,我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座座簡陋的土胚房,零星地坐落在小河旁,有些甚至看上去搖搖欲墜。1927年,毛主席帶領著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就住在這個簡陋的小村子里,朱德等革命偉人都曾在這里戰斗和生活過,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里,革命先烈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將星星之火傳遍全國,不斷掀起波瀾壯闊的共產主義工農革命,最終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
參加此次紅色井岡教育活動,我們深切感受到革命的艱辛,我黨的偉大,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繼續發揚我黨艱苦奮斗的精神,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之中!
下一頁
下一頁